就快要回家,但總無比惆悵地懷念往事。
不管經過多少時光流逝,腦海中的鮮明仍不曾褪色。
不知道要離開家,需要多少勇氣?
或許不多,或許很多。
每當要和外人介紹自己的國家,才感慨:自己又何曾認識幾多?
家人、城市、家鄉菜,我於斯生長,於斯教養,終為斯人。
跨出去才更想認識我們的島,也好想別人明白,我們的國家是這麼好。
闊別已邁入第十一月,今日遲始啟筆描述當日情狀。
好想大喊說自己不曾忘記,想來卻只感傷無盡。
原來我已有了兩個家鄉,以致如今想家又不想回家。
淡淡的酸、淡淡的甜、淡淡的苦。
這些年輕的留洋記憶,終將午夜夢迴吧,但我會帶它們一起走。
----------引言好長,但你會發現正文更長...這是正文分隔線----------
就快要搭機出發,卻不曉得如何收拾行李。
早就快要不能忍耐,好想離開這個束縛得令我無法喘氣的地方。
但到了出走前的最後一周,思緒卻又退卻:「我不想走,還有好多想在台灣做的事」;但心裡明白,這句話不能說出口。
我不懂得和人告別,也不認為一年會很漫長。
5. September/ Freitag 起飛
晚上 11點多的飛機,但得提早三小時到,吃完晚餐時間正好。
最後的晚餐,和全家人去吃附近的山東麵食。
蔥油餅、蒸餃、牛肉餡餅、刀削麵...好多好多,爸媽要把我餵飽才好上路。
由於缺乏經驗,行李超乎期待地裝了太多,除了托運的 30Kg 剛好沒有超過,手提卻直達 13Kg。
只好在機場開箱翻掏... 沒想到事後問起,同學們也不遑多讓,當場開箱狂抽的自是不在話下,認命繳數千罰款的也大有人在。
抱家人作別時,心抽痛了一下。轉身瀟灑(消傻)的離開。
最大的痛苦,就是後悔自己瞎了眼,買了個超大-所以裝滿後超重、又沒有滾輪的手提袋。
我無法回頭,只能咬牙硬拽起,走過兩國機場長長的天橋。
如今想來,當年真是嫩到不行。
於是人就上了飛機,坐了到底是 11還是 13小時。
眼所及之處沒有認識的面孔,但獨處也頗有樂趣。
暗自嘀咕著,飛機餐不鹹不淡也就過了。
倩曰:「放屁不是錯,但一直放屁你這人就是個錯」
苦於旁邊的男士三不五時,就投擲有夠悶騷的煙霧彈,讓人身心受創,小倩只能用睡覺來逃避,在煙霧繚繞的夢境中含淚大奔跑。(啥鬼)
6. September/ Samstag 抵達
快要降落前,已可隱約看見德國的土地。
寬廣的平地,遇到村鎮時是錯落有致,大小均一的整齊房舍。
一片片一片片,牆面的米白色,而屋頂則是深淺不一的紅:橘紅、磚紅、暗紅、紅褐、紅棕。
心裡有一半是雀躍,有一半叫忐忑。
無論如何,平安下了飛機讓我很高興。
漫長的排隊,笨拙的通過海關。
9Kg 的行囊與身上暗塞了好幾本書的筆電包,讓我在機艙時頻頻踉蹌。
一位溫和的德國女孩 Cornelia(擅自簡稱:蔻妮)在機場外接機,她是我們的接引員,負責協助我們在馬堡生活,稍後還帶領我們遊覽馬堡。
馬堡、馬堡,德文:Marburg,字根原義:此座城堡市鎮座落於一個會通四方的交通節點。
馬堡雖小,勝在有個城堡,出名則是因為這裡的馬堡大學。
誰知道音譯後常讓人誤解,最討厭聽到鄉民誤認-我要去有很多馬的窮鄉僻壤!(翻桌)
從法蘭克福機場坐上小巴士,一路同學睡的歪歪倒倒。
誰知在小巴士開下高速公路後,卻十足令人傻眼。
某同學驚呼:「哇靠,居然有牛!」,引得眾人驚奇以觀。
沒錯,路旁有牛有馬,默默的在吃草。
此乃少見多怪也。德國幅員遼闊,路邊看見牛羊的次數,就像在台灣看到賣桶仔雞一樣多。
到了宿舍,蔻妮分配給我們每個人的房間鑰匙。
跟海倫開始相識了,因為我們住很近。
這一區的宿舍有三棟(慣稱 13棟、15棟、及 17棟),我住 15棟,直直走。
每棟格局相同,樓高五層。
宿舍門口種了一大盆花,紅艷白潔的花朵。
推開宿舍大門,左邊是佈告欄和暖氣,右邊是每人的門鈴和信箱。
雖說我房間在德國叫三樓,實際上卻是扛著很重的行李爬了四層樓梯...
(註:德國的一樓叫零樓/底樓,二樓叫一樓,三樓叫二樓,四樓叫三樓...以此類推)
終於進到自己的房間...房間好大,我好開心。
推開窗戶,是冰涼的空氣,和很美的景色。
初來乍到,沒有杯盤沒有食物。簡單弄弄就準備搭公車到市中心。
這裡是郊區,也是山丘,要出山必須等公車。
公車站牌與時刻表,剛開始連時刻表都看不懂,萬分可憐。
這一站是 Ernst-Lemmer-Str.,位於馬堡北邊的維爾達(Wehrda)地區,硬要翻成中文就是:恩斯特.雷蒙街。
人在公車站往左看。
往右看。
上公車。
雖不知道其他人在抱怨什麼,至少搭車出山要 20分鐘這點對我不是個問題。(樂當隱者)
搭到市中心的 Gutenbergstraße(古騰堡街)下車。
(西方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古騰堡是德國人喔)
到處都是大大的玻璃窗,偏偏每扇都窗几淨明,光亮無漬,德國人真是天天擦玻璃派的。
時間大約下午兩點,上一餐不知道是幾百年前吃的,所有人都餓得懨懨。
完全摸不著頭緒,看了百貨公司的餐廳覺得小貴,來德國的第一餐吃的是Subway潛艇堡。
吃完飯在路上看到一台很特別的娃娃車。
德國有趣的不只是娃娃車,而是男人也會推娃娃車。
很多年輕爸爸都會一個人帶著孩子在路上走,我非常喜歡這一點。
而德國的娃娃車也很不錯,材質好,設計棒。
透明遮布,車子看起來很可愛,小朋友也不會淋到雨。
蔻妮先帶我們在市中心與上城區繞過一圈。
馬堡的舊城區也在市中心,但很與眾不同。
我們並不叫它「舊城區」,而是「上城區」(Oberstadt)。
因為今日的一般街道區,在中古世紀時皆是沼澤低地。而當時的市鎮只存在在城堡下的丘陵區。
直到近代城市拓展後,低地變成市鎮,舊市鎮的所在相較下就變高了。
因此之故,舊城區通常都還保有舊式木造建築,街道是窄窄的石板路,很有童話風味。
馬堡的上城區也不例外,舊建築的外觀,內裏是現代商鋪。
看過第三篇的人應該知道,這是電梯通道。
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,走樓梯而不是搭電梯。
俯瞰下方,右下角就是 Rudolfplatz(魯道夫廣場)。
到達德國的時間是七月六日,很不巧是星期六,這代表一件很嚴重的事:
星期天所有商店關門,城市空空任你走,踏破鞋也沒東西買。
所以走完樓梯及辦完手機門號後,我們就趕緊衝進超市購物了。
(週六商店營業到下午四點)
過橋去超市。
河裡正好有人在划船,還是兩個男人幫一個漂亮女孩划船。
進了超市,標籤上的物價叫人悽涼啊悽涼。(當年台幣不值錢,幾乎是 1:50)如果買每樣東西前,都先換算回台幣考慮的話,是很心痛的。
搭公車回家前,順道買了土耳其大漢堡(Döner,音似「都拿」,或譯為多娜堡)當晚餐。(右下角藍色招牌那間店)
鄭重聲明,Döner 跟台灣路邊油滋滋的沙威瑪完全不是一個概念。
簡單形容的話,就是用像「小時候大餅」一樣的三角形餅皮,夾入薄薄現削下的烤肉片(可能是牛肉、羊肉或雞肉)、數種生菜葉(如洋蔥、番茄片等可自由選擇要不要加),然後再淋上滋味優美的絕佳醬汁(通常有優格醬、大蒜優格醬等等幾種醬料可以選擇)。
外帶會很阿莎力的幫你用鋁箔紙包兩層。->簡直就是超巨大金屬御飯糰XD
最後,一堆人大包小包在魯道夫廣場等公車。此時約八點,太陽正在下山,寒風刺骨。中午天氣好所以穿夾腳拖出門,現在後悔的沒有話說,腳趾頭疼得像凍住的冰棒。
僅僅九月初,早晚刺骨寒。
等公車好冷,可是對面的建築好漂亮。
7. September/ Sonntag 搬家具
早上出門考個語言分班測驗。
中午在麵包店跟店員隨便亂指,怕吃不飽買了兩個麵包,一個小的吃了味道還行,大的就...
啃了幾口三條斜線,只好低頭打包。
雖然強烈腹誹:真不是人吃的,但若不是給人吃的,那幹麻賣呢?
好吧,至少不是給我這種外國鄉巴佬吃的。所謂行家的吃法呢,這個自然要教你們認識一下。
在德國呢,他們的主食不是米飯,與其說麵條,不如說是用黑麥雜糧製作的(大)麵包。
既然(大)麵包是主食,那就可想而知,一定有個配菜!
與台灣人吃麵包的習慣不同,他們不會把餡料夾進這種麵包,就像你基本上不會抱著一碗白飯乾巴巴的吃。
你可以回家,夾乳酪火腿生菜番茄抹果醬,就是不要像我一樣這麼傻,抱著乾咬崩斷牙。
這種雜糧酸麵包的特色是香氣(麥香)與口感(微酸的紮實),購買的時候可以請店員幫你切好,不然你沒有適合的刀子,外皮太韌也不好切開。
況且,由於德國天氣乾燥的緣故,麵包一切開,和空氣接觸的切面很容易乾硬。(放個兩小時就像磚頭一樣硬)
因此德國人都是要吃多少買多少,吃多少才切多少, 三天兩頭就去麵包店買一次。
除了麵包店,連超市的架上,都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大麵包,因為德國人真的很喜歡吃這種麵包呢。(會許有天你會發現它含蓄的美)
馬堡的地圖。好一段日子都整日對著它指指點點,燃燒腦細胞。
馬堡的火車站,其實蓋得不大。外觀也沒有字,而 DB 代表的則是「德國國鐵」。如果你在德國看到 DB 字樣的指標,跟著走就是火車站了。
到達德國的第二天,我要去領前一屆學姐賣給我的家具。
我很幸運有買到一大堆家具,雖然依君學姐已經回台灣了,但是家具是寄放在鄰居那裡。今天也很幸運,因為有好幾位同學來幫我扛。
馬堡大學有好幾處學生宿舍,各有其特色利弊。除了先前提過小倩這一年要住的維爾達區(Wehrda),另還有四五處,如「城堡」或是「狼窩」(Wolfhaus)。
學姐之前住的宿舍區叫「狐狸街」(Fuchspass),但我們先在一個奇妙的地方下車,要去狐狸街旁的「學生村」(Studentendorf)領另一位同學的家具。
這裡雖然乍看在樹林中,其實距離火車站並不遠。
學生村的宿舍,比較大棟也比較多棟,住宿生比較多。
雖然優點也有好幾項,但個人是不喜歡熱鬧開趴的生活。
所以能被配到較遠但清幽(有人說是荒僻)的維爾達,我很心滿意足,而且維爾達房間比較大,空間多到可以在地板上翻滾。
這東西叫做流動廁所,應該不難辨認。只是覺得漆成粉紅色很不錯。
學姐的鄰居(圖左),北京男孩李赫很親切的老遠幫我幫家具回維爾達。
家具多的驚人,一整大箱、兩袋 IKEA,還有我手上抱的是地毯。後來生活的舒舒服服...此為後話。
德國人愛護他們的阿狗阿貓是舉世聞名的,能當他們的寵物非常幸福。
德國人又尤其偏愛大狗,這些狗兒們毛色乾淨整齊,教養良好。
小型犬就相對很少看見了。
話說德國的公車叫人驚訝,很多都是雙節(車廂)的。
搭起來感覺還蠻不賴,也超佩服司機高超的駕駛技術。
不過相較於台灣人的驚奇,某希臘同學倒是告訴小倩,說這種公車在他們希臘也是非常普遍,稀鬆平常。
好不容易,一行人大包小包的回來了。
回房間卸貨後,探尋學姐的配件驚奇包,發現她留了一本我也有帶的旅遊指南,差點沒飆淚。
初來乍到,今天大家決定一起下廚。
我們沒有精湛的好手藝或是充足的物資,所以各位讀者別太期待,鹹魚飄到德國兩天還是鹹魚,不會翻身變成鮪魚。
只是要煮台灣的家鄉味泡麵。
廚房裡擠了一群中東人在吃飯聚會抽水煙,這天他們還蠻親切的,不過一陣子後我就開始厭惡這些不間斷的蘋果水煙氣味、被弄髒的廚房、喧鬧的音樂...
其實我實在很討厭圖片上的中東小個子,他騙了我網路錢,被某人長期詛咒生兒子沒屁眼,生兒子沒屁眼。
抽水菸的示範:點炭。然後對著管子的吹嘴,輕吹一下就可以吸了。
8. September/ Montag 共煮
今天開始上課,從教室的窗外看去剛好可以看到馬堡的教堂與城堡。
馬堡很美,不過可惜小倩的相機不美,所以還是借用了 Huan 的美麗照片。
中午又吃了個土耳其大漢堡。
晚上不亦樂乎地延續前一天的共煮聚餐,各人自己提供吃食。
分別是:
左上角的牛奶米微波食品。(難得是鹹的)
德國人偶爾會吃「硬米」,試想像義大利料理裡的硬飯。而我們習慣的鬆軟口感,則很接近他們稱為「牛奶米」的東西。
不過...德國人的牛奶米,是做成甜點,稠稠的和其他東西拌在一起。可以在超市的冷藏區找到,不妨試試,雖然不要太期待。
右上角是本人做的馬鈴薯沙拉。作法參看:烹食 - 馬鈴薯沙拉 完整介紹。
左下角就是生菜沙拉。材料有:生菜、黃瓜、彩椒、鮪魚、德國香腸。
右下角是白醬通心粉:還有德國香腸和花椰菜。
中間是某人豪氣的作品:烤土司乳酪片。
9. September/ Dienstag 冰淇淋
德國人很愛騎腳踏車。(還是說歐洲人都這樣)
車頂載了帶著走。
德國人也很愛吃冰淇淋,你簡直無法想像街上處處是冰淇淋攤。
夏日晴天時生意尤其好,經過我數月的體會琢磨,得出了個結論:因為他們沒有冷氣,所以這麼愛吃冰消暑。
吃完午餐的甜點,和伊莎買了兩球,我的是香蕉和椰子口味。
家裡沒有鹽,去了趟超市。
這是退瓶機。
德國很注重環保,某些材質的玻璃瓶或寶特瓶,他們為了獎勵回收,只要你回超市把空瓶放入退瓶機(上方的洞),再按右邊綠色的鈕,機器就會吐出收據,待會結帳時可以扣抵金額。
10. September/ Mittwoch 學生食堂
早晨日出,粉紫色的天空。(相機該換了XD)
今天在學生食堂用午餐。
通常這裏用餐便宜(通常在3~5歐)分量充足,不過這一年來小倩去的次數屈指可數,不知為何就不是很愛去。和海倫點兩份餐換著吃。
上面那道是燴雞腿,配生菜沙拉、黃瓜絲酸沙拉,甜點是草莓優格。
下面是謎樣蛋包飯,配菜是薯條和硬米,甜點是香草布丁淋巧克力醬。
雞腿好鹹,蛋包好老,嚴格說起來這餐飯的味道讓我至今記憶猶新,不過沒有半道我喜歡。(殘念)
11. September/ Donnerstag 搭錯車
午餐在麵包店點了個手捲,濕濕冷冷,不合口味,嚥不下去。
四處轉轉,購物,右後方是教堂。
要回家時搭錯公車,搭到反方向(站牌在街道同一邊但順序不同),結果傻到終站才發現,連帶拖了個海倫,白白繞了馬堡一圈,共計兩小時折騰。
好不容易回到維爾達區。
足球場。
孩子們也都下課了。
鄰近的公寓大樓。
晚餐的配菜:洋蔥蘑菇炒蛋。(上圖)
其實我不太敢吃菇類,何奈在這裡,青菜類你沒得選。
海倫那層廚房牆上貼的海報:名人大集。
12. September/ Freitag 找教室
早餐是自製夾三明治。
那陣子好勤勞,天天切洋蔥番茄,加上火腿乳酪當早餐,持續了一個月。
順便來說說在語言中心上課的初況。
我們要找 Lahnstraße(廊街)5號,但奇怪的是,我們卻遍尋不著。
站在 4號門口,這是一間心理醫生的診所。
照理講應該在它隔壁?
結果右邊是 8號,是一間老人安養中心。
老人家只要天氣好就出來用餐曬太陽。
很久之後,我們才知道:穿過 8號繼續走,才會看到 5號。(單雙號不同側)
今天領到了蔬果榨汁機(向另一位學姐購買的),聽說她買來只用過兩次,後來我就明白了。(怎能如此難用)
13. September/ Samstag 逛購物商場
周六是購物日,和海倫去馬堡的 購物商場(Einkaufzentrum)逛逛。
顧名思義就是一整片的大型賣場商家。
這間 Praktiker 是一間自我裝修備材賣場,類似特力屋。
也有賣盆栽。
還有漢堡王。話說德國麥當勞很多,漢堡王不多,肯德基很少。
雖然不論是小倩或是海倫,都沒有孩子(廢話),但我們還是興致勃勃去逛嬰幼兒用品店。
如前所提,優良的德國嬰兒車,結構厚實。
童書區,觸碰書,可愛斃了。
書頁有嵌毛(雖然不一定是真毛)可以讓小朋友邊看書邊摸,認識這個動物,這不是很棒嗎?
體力太多,隨便走走,還逛到馬堡的周六跳蚤市場之一。
和海倫兩人用5歐扛了一個湯鍋回家。
進了麥當勞點了一包小薯-1,39歐。
...實在算不上便宜呀,要吃薯條還是回家自己烤。
再去了超市,這間 tegut 連鎖店(某倩戲稱是「特好」或「特貴」)貨物齊全,小倩跟海倫很愛去。
嬰兒果泥罐頭。
玻璃罐裝香腸。
德國的香腸種類繁多,用玻璃罐包裝的香腸,不論是儲藏、攜帶、還是食用,都很方便。
口感的話,比起一般香腸,少了一點Q勁,不過滋味我很喜歡。(台灣一罐賣一百五,想吃的時候只好含淚買)
可愛的有機飛碟南瓜(Bio Kürbis Ufo)。
另一種南瓜。
Tegut 外的公車站-Am Kaufmarkt。
公車內部的下車觸控鈕,即使是不便起身的人也很好使用。
話說,晚餐用新買的湯鍋(真好用)煮了咖哩配飯(下圖),還有蔥花蛋。
咖哩也是世界上最簡單的料理之一(如果你有咖哩塊的話)。
材料很自由,本日材料:馬鈴薯、紅蘿蔔、蘑菇、花菜(肉類暫定雞腿)
如果你不講究的話,做法:
(講究的話請先把肉類過滾水川燙,去除血水)
1. 把所有材料去皮切塊,丟進鍋裡,水剛好蓋過就好,煮滾它。
(若你很閒,那容易煮軟煮爛的東西應該後放﹚
2. 煮滾後丟下咖哩塊,如果怕咖哩吃起來太稀,先把鍋中的水倒掉一點,再下咖哩塊,攪勻,等一下讓它們入味。(喜歡的話還可以再加一點咖哩粉,增加香氣)
就這樣,若用大同電鍋煮會更省事...連火都不用顧~
14. September/ Sonntag 麻辣水煮魚
中午跟隔壁的中國吉林省鄰居聚餐,基於認識之後,這人還蠻「顧人怨」的原因,不要問我這個人的事。
煮了蘑菇炒四季豆和泰式椰奶雞湯。
小倩在德國居然覺得很簡單的泰式椰奶湯,好喝又好看。
因為有罐頭(笑),不用自己用檸檬葉、香茅、跟椰奶來調湯底。
材料:湯罐頭、番茄、洋蔥、蔥、雞胸肉、檸檬汁。(加少量薑片也可)
做法:
1. 湯罐頭與水 1:1 加入鍋中。
2. 番茄、洋蔥、蔥、雞胸肉切塊切段切條,入鍋煮。
3. 煮沸後,視味道加一點鹽。
4. 起鍋前加適量檸檬汁(增加酸味)。
吉林人煮的麻辣水煮魚。(你看他辣成這種地步)
從不吃辣的小倩破例卯起來吃了,是個悲傷的故事。
不論當下嘴腫,事後冒了一周的痘痘。
晚餐,用前幾天領到的蔬果榨汁機,把冷凍紅莓打碎,加上牛奶。
這張照片是牛奶大集合,右上角是柳橙汁。
確實濃醇香,就是太麻煩。還是應該用果汁機,而不是榨汁機打果汁。
晚餐是醋炒洋蔥絞肉和小倩的滑蛋稀飯粥,材料很自由。
今日材料:米、四季豆、蘑菇、絞肉、青蔥、雞蛋、鹽、白胡椒。(有雞湯塊或高湯的話就放)
做法:
1. 四季豆、蘑菇、青蔥切段後和米、絞肉一起放入鍋中,水量得是生米的五或六倍以上。(有雞湯塊的下)
2. 加少許鹽和白胡椒調味。雞蛋一顆打散備用。
3. 起鍋前把蛋液均勻倒下,免攪稍候即成滑蛋絲。
就這樣。在房間吃飽喝足XD。
吃飽順道說一下,德國人的不可思議掃把,不僅其形狀和台灣完全不一樣,價格還很驚人。思量後買的是簡易手持小掃把。
本人的愛用商品順便來個推薦: Milk 這口味不會太油膩,保濕很好吸收,沒有異味(已經用了四罐)。
這牌子還蠻容易買到的,是給嬰兒敏感肌膚擦的乳液,成份天然,沒有添加色素染料或香料。(由有過敏體質的小倩幫你推薦 ,價格也很親切)
這牌子台灣翻譯叫 貝恩,最有名的商品是它的雪花膏。
至此第一週完結,希望你們能從我的文章中得到樂趣。
備註:此篇有部分照片出自朋友海倫與伊莎之手,若有版權爭議請告知。
補註:此文於09年7月首發,10年8月修改再發。
同場加映:小倩放洋週記
張震嶽 - 再見
有時生命中需要音樂來作點綴,幾番猶豫,還是借用張震嶽的這首歌曲。
這是一首好歌,希望引來與各位一起品味,如果你也喜歡,請支持正版。
留言列表